浅谈建筑隔震支座设计

隔震设计浅谈建筑隔震支座设计已关闭评论21,121 阅阅读模式
国为隔震支座,真正厂家直销建筑隔震支座,支座质量强 ,实力厂家 ,质优可靠 , 隔震支座生产设备齐全 , 同时可安装,更换支座 ,隔震橡胶支座 ,按图纸加工 ,厂家直接发货!服务热线:0871-68100848

前言:地震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使大量的建筑倒塌,使人民生命财产面临巨大威胁,因此发展建筑隔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1 建筑隔震原理

建筑隔震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为在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橡胶隔震支座阻尼器隔震装置,阻隔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使房屋倒塌的地震动作用,而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在地震中安然无恙[1-3]。其隔震原理如下:通过在建筑物基础或是上部结构相应部位设置隔震支座或者阻尼器等部件形成建筑隔震层,隔震层延长结构自振周期,使建筑物的固有周期避开地震最高能量的短周期,从而大幅度减少建筑物的地震响应,避免结构损坏,地震冲击波过后建筑物能迅速复位,确保建筑物震后正常使用。

2 建筑隔震技术的适用范围

隔震技术并不是对所有建筑都适用,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当建筑的结构周期大于1.5s时隔震效果很差;其次,隔震技术对硬土场地比较适合,因为软土场地滤掉了地震波的中高频分量,延长了结构周期,使地震反应增大;此外,隔震橡胶支座只具有隔离水平地震的功能,对纵向地震没有隔离效果;最后,没有空间安装隔震橡胶并提供足够宽的隔震沟时难以采用隔震技术。

3 建筑隔震设计方法

在进行建筑隔震设计之前,首先要详细掌握建筑物所在区的抗震参数以及要达到减震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指标:设防烈度即该建筑场地的抗震烈度,场地类型及地震分组,地震波加速度峰值包括多遇地震时加速度峰值以及罕遇地震时加速度峰值。减震目标包括使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降低的度数以及同时保证在风荷载和微小地震下上部建筑不产生微小振动等。我国各地区抗震参数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附录A。

确定建筑隔震的重要参数后进一步进行隔震体系设计。

建筑隔震体系设计流程见图1 (图片见附件)

在隔震结构体系的设计中, 一般都将隔震结构分成3 ~4 部分设计,即上部结构、隔震层、基础有时候可能还有隔震层以下结构。设防目标的实现采用了二阶段设计的方法——强度验算(多遇地震时) 和变形验算(罕遇地震时)。

上部结构设计需要用到水平向减震系数 (根据结构隔震与非隔震两种情况下各层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 按规范中的规定确定)。

隔震层设计包括隔震层布置以及橡胶隔震支座关键技术参数的设计以及验算。下部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仍按传统抗震设计方法分析计算。

4建筑隔震层设计

4.1  隔震层及隔震支座布置

隔震层位于结构第一层以下的部位。橡胶隔震支座的规格、数量和分布应根据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首先要计算结构在非隔震正常烈度下每道剪力墙所承受隔震层以上的竖向荷载,此竖向承载力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表12.2.3的规定。其次依据隔震层刚度中心宜与上部结构的质量中心重合的原则,减小结构整体的扭转效应,调整隔震支座的平面布置。最后经计算机模拟确定在主隔震支座型号、数量和性能。

4.2 隔震层橡胶支座参数确定

隔震层橡胶支座参数主要包括橡胶支座的竖向性能(竖向刚度,竖向极限压应力,竖向变形,水平位移为支座有效直径0.55倍的极限压应力);水平性能(水平刚度,水平极限变形,屈服后刚度,等效粘滞阻尼比);耐久性(老化,徐变,疲劳)以及各种相关性能。目前有两种方法确定这些设计参数,即实验法和数学模型法。

4.2.1实验方法确定隔震层橡胶支座设计参数

橡胶支座竖向载荷保持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的压应力限值内,对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采取剪切变形100%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黏滞阻尼比,对罕遇地震验算,采用剪切变形250%时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黏滞阻尼比。

4.2.2 数学模型确定隔震层橡胶支座设计参数

采用数学模型确定隔震层橡胶支座设计参数时,模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隔震结构体系的计算模型是假定上部结构发生弹性变形, 隔震层发生弹塑性变形。一般建筑可采用层间剪切型模型, 考虑隔震层的有效刚度和有效阻尼比, 当上部结构体型复杂时, 应记入扭转变形的影响。一般采用修正的双线性模型作为隔震支座的恢复力模型进行简化计算。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计算模型[4],如美国《建筑统一设计规范》 提出了4 种模型,初步设计时一般采用单质点模型, 对于一般的隔震结构最终设计时采用较多的是三维等效非线性模型;当隔震器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均发生屈服时, 采用三维模型—弹性的上部结构, 屈服的隔震器,而完全非线性三维模型在设计中更接近实际,但是计算较为复杂。日本《建筑隔震设计指南》 提出的隔震结构分析模型也是4 种即单质点模型, 是一种将上部结构看作是刚体的简单模型, 可用于计算隔震层在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应; 多质点模型, 是取隔震层作为一个质点弹簧层, 上部结构的各层也分为若干质点的模型, 它可用于计算隔震层以及上部结构各部分的反应; 扭转振动模型, 是假定楼板在平面内刚性无限大, 各层楼板的变形包括两个水平和一个转动分量, 在扭转和双向水平输入下计算地震反应; 空间振动模型, 是将整体结构看作是空间结构, 它可以计算包括抗震墙底部的转动,隔震垫部分的向上提离等现象在内的结构地震反应。对模型进行动力分析计算时输入的地震波有如下要求,结构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分析时,地震波的幅值按抗震设防烈度调整到相应的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水平。计算结果的验算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相关条款。

隔震结构设计中动力分析流程见图2(图片见附件)

隔震设计软件分为两类:一类是隔震支座与上部结构同时分析计算,不需要考虑“水平向减震系数”,如MIDASMIDAS;另一类是上部结构和隔震层分开设计,先按隔震结构进行动力分析,得到“水平向减震系数”,再用常用结构分析软件进行设计。如ISDN,sap2000等。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提出分部设计法和水平向减震系数进行整体设计。

5 结语

建筑减隔震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场地条件,所在地抗震参数,建筑物外型等进行“量身裁体”的合理设计。包括建筑物上部结构设计,隔震层设计,下部结构设计及地基基础四大部分。其中上部结构设计和隔震层设计与传统的抗震设计不同。上部结构设计需用“水平向减震系数”确定;隔震层设计需要验算竖向承载力,隔震层力学性能,罕遇地震条件下隔震支座水平位移,隔震支座水平剪力等,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从而确保隔震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2] 日本隔震构造协会.隔震构造入门[M]。OHM出版社,1995。

[3] 张荫,姚谦峰.自阻尼叠层橡胶隔震支座阻尼特性及恢复力模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2):120-126。

继续阅读
隔震支座厂家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9月4日 10:59: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gz.go-we.com/10927.html
  • 剪切型模型
  • 建筑隔震技术
  • 周福霖
  • 地震波
  • 等效刚度
  • 阻尼比
  • 隔震结构
  • 地震响应
  • 地震作用
  • 阻尼
  • 地震能量
  • 隔震沟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抗震
  • 抗震烈度
  • 刚度
  •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 抗震设防烈度
  • 隔震效果
  • 隔震
  • 减震
  • 隔震装置
  • 减隔震
  • 橡胶隔震支座
  • 隔震支座
  • 隔震设计
  • 橡胶支座
  • 隔震技术
  • 建筑隔震
  • 隔震橡胶支座
  • 地震
  • 建筑隔震设计
  • 隔震垫
  • 隔震层
  • 阻尼器
隔震支座厂家